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8|回复: 0

“西川第一天” 及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4 09: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西川第一天” 及其他
·施权新

进入街子镇北场口, 一座气势雄伟的五叠檐仿古牌坊赫然挺立面前,牌坊横额大书“西川第一天” 五字,看来应该是对街子镇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定位了。牌坊上有联云:“北去青城问道,西来古寺听经”,联文作者是想说明街子和青城的地域关系以及它们在主流文化方面的各自特征吧。
“西川第一天” 出自清代嘉庆年间光严寺(今下古寺)僧万明《咏古寺》组诗中的一首:
古寺西川第一天, 神今庙古万般全。
水流风动花开谢, 只计僧多不计年。
万明(又作卍明)天资超迈、戒行清洁,能诗,尤以劝善俚语七绝著称,有《严园诗草》二卷流传至民国,他和石梁庵的绍选并称为崇庆州的寒山、拾得。这首诗里的天指梵天,代指著名的佛教场所。《法苑珠林卷二.三界篇.诸天部》:“如婆沙论中说,天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色界有十八,无色界有四。”“三十二天,二唯凡住,五唯圣住,自余二十五天凡圣共住。”这些天里住着须陀洹、辟支佛、十住菩萨摩诃萨等佛、菩萨和罗汉。《佛祖通载》记为三十三天,其中欲界四天,分别由国王、天王、佛、菩萨等居住。西川指剑南道西川,即四川西半,唐时曾设西川节度;或指祖国西部山川,比川西所指范围大。全句说古寺是西川名列第-的佛教丛林。“水流风动花开谢”是说时光流走,潜心隐居修行的僧人不为外界所动,任随花开花谢年复一年。这里的“风动”是个典故,《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师曰: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这里应该是凡圣共住的“天”,而古寺里只知僧多,不知道过了多少岁月。
那么,为什么说古寺是西川第一天呢?是诗人夸大溢美吗?当然不是。
该寺地处龙门山中段南麓,东西山区俱为道教宫观,仅天国、翠微诸山中以此寺为首有一大批佛教寺院。此寺建于中唐以后,寺外群峰簇拥,八桂飘香、梅林垂果、兰蕙生幽涧、柏楠竞俊秀;岩泉滴淌、野鸟锔辀……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色冠绝远近。寺建成以后,“殿台浑不似人寰”(唐求《题常乐寺》。按常乐即今古寺),这里的山林吸引历代大批文人、高僧来此,如唐代的孙思邈、贾岛、无可、李洞,宋代的定心尊者、陆游,明代的悟空、性乾、相春,清代的丈雪、万明、宗兴、谢攀云等等。这些人被这里的风光和佛教文化所倾倒,又用他们传神的笔墨摹写这里的山水风情和人文精神,至今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如雍裕之“八树起丹霄,四时青不凋。” 唐求“桂冷香十里间”、“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 贾岛“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泉住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万明尚有描写翠微山区景色和佛寺的不少诗,其中有句云:“千尺云峦倚碧天,群峰环拱拥金仙”、“溪声清绝无尘事,日影栏杆故故迟”、“千岩峭削插苍穹,健步高登石径通。骤雨乍晴云乍净,长康妙笔画难工”……使我们如同亲眼看到这块迷人的天地。
由于这里有无穷魅力,所以才有不少帝王和达官贵人来此游览,唐僖宗曾题字在山后莲经庵。朱元璋留有楷书手迹。蜀献王赐半副銮驾,利用悟空来推行、实施朝廷对西藏的政策。康熙皇帝题写寺名。中华民国主席林森专程来此住宿,欣赏翠微云月。于右任、章嘉都在这里留下墨宝。据考证,五代前蜀皇帝王衍的仪仗也曾在山道上踏歌而行……帝王,又称天子,天子来往于天,天经地义。这里也是《佛祖通载》里所说住国王之“天”。
古寺在唐代即是朝廷批准建立的中心佛寺,规模之大、僧侣之多,远近佛教活动场所无与伦比,大明寺、蒋家庵、天国寺……都是它的脚庙,明代西藏的喇嘛老远到这里听主持僧讲经,历史上就已称为十方丛林,这在西部;在剑南西川,极其少见,甚至是唯一的,至少在某些方面。万明说它是西川第一天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并非浪得虚誉。
古寺在街子镇背后,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街子的历史文化。借用赞誉古寺的“西川第一天” 来概括街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里自然环境十分宜人;民情风俗淳朴真诚,它处鲜见。在龙门山麓除了青城、鹤鸣、雾中等道教胜地,只有这里是寺院最多、历史最悠久、名僧不少、文物丰富的佛教梵天。街子镇步行街口的联文匾额不仅点明地域,也揭示了该地的主流文化;这个听经,也不仅是指瞻仰现存明版孤本《洪武南藏》经和梵文《贝叶经》,也指欣赏和领略该地传承不息的隐居休闲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崇州蜀鑫信息 ( 蜀ICP备12004464号-1|51018402000053 )

GMT+8, 2024-5-31 11:04 , Processed in 0.58338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